社会责任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浙商银行成立20周年。回首这一年,浙商银行锐意改革、矢志创新、感恩奋进,善本金融特色更加突显,智慧经营能力稳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形象有力提升,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银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党的全面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打造“金融企业党建样本”,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锚定“一流的商业银行”目标愿景,全力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化五字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夯基础、强管理、铸特色,经营管理绩效显著,资产质量趋势性向好,客群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达3.3万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业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计位列第84名,连续七年跻身全球银行百强;明晟ESG评级连续三年保持A级。

  服务实体经济,打造支持共同富裕标杆银行。我们坚持向善向实,稳步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综合协同改革“一号工程”,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质效,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我们深入实施“深耕浙江”首要战略,服务省内重大项目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圆满完成“深耕浙江”三年行动目标。截至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71亿元,较年初增长8.21%,其中,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10,205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405.64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贷款余额3,031.47亿元,科创企业融资余额3,673.63亿元。

  践行善本金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新范式。我们持续深化善本金融创新,坚持功能性第一性,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形成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金融顾问制度在全国24个省市区设立235家工作室,金融顾问队伍扩大至4,200余名,累计为10.33万家企业落实融资需求10,878亿元;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在全国74个区县复制推广;善本信用工程成效逐步显现;善本信托工程全面启动,助力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和财富升维;成立31家善行工作室,打响“一行一校”“浙银拥军”等特色公益品牌,全年捐赠支出2,429.13,一流的正向正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我们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将绿色金融理念及低碳要求嵌入全流程管理,全力打造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在衢州、湖州和丽水等重点区域设立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分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创新推动碳金融业务发展,开创“ESG贷款+保险”业务模式,将企业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强度等信息与绿色金融服务挂钩,积极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2,4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21.7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助力发行绿色债券12单,实现融资71.37亿元;理财投资绿色债券13.15亿元。

  关爱员工成长,与社区共创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与支持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价值实现,深入实施“123人才计划”,全年实施培训项目1,607个,员工参与培训97万人次,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干净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高质量举办“浙银文化周”“金融社会价值提升年”系列活动,推出《金融文化青年说》直播,持续迭代蜂巢社区,倾听员工心声,凝聚文化共识和奋进合力,彰显“年轻人喜欢的银行”“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的浙银文化。

  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牢牢锚定“三个一流”,以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为指引,深入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助力金融强国强省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新篇章注入“00后”银行的澎湃活力。

 

          浙商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浙商银行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

          浙商银行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