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对上、中、下游产业具有广泛的拉动、带动作用,是稳定产业链的中枢环节。稳定房地产,是稳定中国金融体系的基石。”谈到房地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时,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
记者了解到,协调机制推出后,浙商银行积极行动,从畅通融资渠道、成立工作专班、抢抓“白名单”项目主办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目前,该行已主办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87个,批复授信总额约323亿元,累计投放金额约139亿元。
抢抓“白名单”项目主办,加快推进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绿地郑州项目是浙商银行存量业务,也是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前期浙商银行已提供融资支持并给予展期,但受外部环境影响,项目仍然存在一定资金缺口。了解情况后,浙商银行从企业具体诉求入手,结合目前市场环境与行业政策,详细评估该项目存在的难点问题,随后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开展多方沟通与磋商,根据“一项目一策”原则,量身定制了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的授信方案。截至目前,已新增放款2.1亿元,推动项目顺利复工实现“保交房”,切实保障购房者权益。
浙商银行房地产金融部负责人表示,该行高度重视协调机制相关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由行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将贯彻落实协调机制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总分支三级联动,建立了“总分行专人对接、前后台协同作业”的工作模式,积极抢抓“白名单”项目主办,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贷尽贷”;同时通过制定针对协调机制工作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条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派专人赴项目现场等多重机制,在严把风险底线的同时,加快推进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目前,浙商银行辖内有35家分支机构的“白名单”主办项目数量位居当地股份制行第一位,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殷剑峰:房地产稳定,是保障投资需求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频出。除协调机制外,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5月,楼市“5·17新政”推出,包括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多方面内容;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振投资与消费需求发挥了“强心针”作用。
“稳定房地产是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殷剑峰指出,从经济需求侧看,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近20%,而且还是决定其他投资需求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房地产是中国家庭部门最重要的资产,稳定房地产才能稳定家庭部门的财富,才会产生正向的财富效应,进而刺激消费需求。
殷剑峰还表示,房地产稳定也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例如全国超过30万亿的普惠小微贷款中,一半以上是以房产作为抵押物。
在协调机制等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后,全国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房地产行业融资呈稳中有增态势。根据金融监管总局8月21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对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房地产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殷剑峰表示,从过往房地产发展模式向新模式的切换并非一蹴而求,需要首先解决过往模式遗留的风险。协调机制等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的推出,正是化解风险,促进房地产发展模式切换的重要举措。可以看到,随着协调机制的稳步推进,房地产业的供给侧已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下滑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未来,随着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从需求侧发力,中国房地产业乃至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步入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推进协调机制等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落地,打好“保交房”攻坚战,确保房地产信贷投放平稳有序,为推动房地产向新模式过渡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浙银力量。
微信银行
手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