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至目前,浙商银行产业扶贫贷款余额15.81亿元;结对帮扶32个村、2.33万名村民,投入资金3057万元,完成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40个帮扶项目;线上消费扶贫为偏远地区农产品“带货”1028万元;全面升级教育帮扶工作,“一行一校”结对学校18所,投入673万元,用于学校改善基础设施、添置学习用品等,受助学生6241人。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党建扶贫齐抓共管,乡村振兴见初心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浙商银行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期以来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奔康。党委书记挂帅,以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扶贫、“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等专项扶贫工作,让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浙商银行与四川省仪陇县两镇5个贫困村、浙江省龙游县5个经济薄弱村等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派驻扶贫干部挂职村书记,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内部出资、外部资金协调等途径,修路修桥;一手抓生产,以光伏发电、粮油加工、乡村民宿、茶叶生产等“造血型”项目为着力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村民增收。
在浙江省龙游县的“消薄”结对村,为了不让山后村、浦山村的村民因疫情蒙受损失,浙商银行主动联系村两委,为结对村的滞销农副产品开通绿色通道,仅疫情期间采购蔬菜、鸡鸭、土鸡蛋等农产品5千斤,并安排人员连夜驱车运往外地,实现“战疫”“消薄”两不误,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消薄”任务。
兰州分行员工王长山先后辗转采日玛村、贾岔村、高湾村,帮助这些村摘掉了贫困帽;凉山分行员工徐兴隆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凉山产业扶贫注入金融活水,反哺家乡……截至目前,全行21家分支机构在32个结对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先后派出约20名优秀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帮助这些地区及群众谋思路、破难题、挖穷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任。
“浙商银行始终走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岭子底村目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浙商银行是真扶贫、扶真贫。”陕西省商洛商州区岭子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民这样表示。
以上工作只是浙商银行以金融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疫情发生以来,浙商银行党委始终把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供给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专项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六条措施,发挥平台化服务优势,运用池化融资、供应链金融、e家银代发工资平台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切实纾解企业遇到的开工难、招工难、产业链联动难、资金周转难等现实难题,全力支持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坚决把各项金融战“疫”措施落到实处。据悉,截至目前,浙商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额2272.51亿元,授信支持额1915.09亿元;捐款捐物2618.10万元。
产业扶贫持之以恒,造血循环来升级
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并非简单的“一贷了之”“一捐了之”,而是用心谋划,做到“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加强产业扶贫,努力形成“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近年来,浙商银行推广“银行+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通过将信贷资源注入茶叶种植、果树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帮助偏远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上下游农户稳定脱贫增收,在四川凉山、甘肃、贵州等多地都有应用。
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以这种形式,在凉山分行200万元新增贷款的支持下,实现营业收入1600万元,进入企业下属专业合作社进行工作的农户已达196户,公司吸纳的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资助的7名困境大学生已有2名毕业,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公司董事长胡宗德说,“不管再难,我一定要把企业做下去,把果蔬产值做上去,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创新,金融扶贫也可以更黑科技范儿。对此,浙商银行首创应收款链平台,将扶贫龙头企业的应收账款、订单转化为电子金融工具,并创新区块链订单通、仓单通、分销通等系列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满足扶贫企业在采购、仓储、销售、分期还款、存量资产盘活等不同场景的融资需求,帮助其扩大销售、盘活资产和资源,减少对外负债,降低融资成本,也更好地回馈产业链上下游农户。这既是扶贫落到实处的最好注解,也体现了商业可持续性的新格局。
以兰州庄园牧场为例,兰州分行与浙银租赁通过银租联动,为庄园牧场投放5000万授信。金融活水注入,核心企业有资金向上游采购饲料和奶液,农户的收入得了保障,也有钱向上游农户采购饲料,产业链转起来,使全年销售少下降了10%左右。项目帮助78户深度贫困户脱贫。
窥一斑而知全豹。据统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产业扶贫贷款余额15.8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1723.68亿元,尤其在“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区域,成都、兰州和贵阳分行持续加大项目精准扶贫贷款投放力度。
普惠金融与时俱进,数字减贫暖人心
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浙商银行按照党中央要求,持续发挥数字减贫作用,为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
从2006年在杭州设立全国第一家小微专营支行开始,浙商银行一直以单户贷款1000万元以下的“真小微”为重点。历经十余年深耕,已将专业化经营模式从浙江省复制到大江南北,实现了规模、质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36万户,间接带动超500万人就业。普惠型小微贷款占比达17.27%,位列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一名。不良率1.15%,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形成普惠金融内生式自驱动发展机制。
过往大山深处的小微企业,银行网点很难覆盖到,他们出来一趟也是既花钱又花时间,而现在这些小微企业运用“点易贷”产品,除到银行网点开户“跑一次”外,在自己厂房里就能申请、拿到贷款资金,可以说“长尾”小微企业的融资真正实现了降门槛、降成本、降风险。
潍坊、上海等众多分行利用这一模式,指导农户申请“点易贷”贷款,为农耕、水果种植提供“本钱”,农户们也切实感受到“手指一点就放款”的转变。目前该行线上小微业务授信规模近1000亿元,线上提款笔数和金额占比均超9成。
除了融资便利,浙商银行的消费扶贫也逐步线上化。银行搭台、农户唱戏,通过直播带货,四川仪陇的脆红李、甘肃天祝的白牦牛肉,一销而空,截至目前,e家银商城服务三农专区累计销售343.7万元。
“精准对接+搭建平台+直播带货”的消费扶贫,帮助生鲜产品走出大山,为偏远山区农户点亮“新技能”,从“万水千山”向“近在咫尺”转变,浙商银行在行动。
教育扶贫多点开花,助学扶智用真情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浙商银行长期关注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程,通过发展基础教育让山里孩子成为乡村发展的有生力量。
该行从立行之初就坚持“勤俭办行,公益助学”的优良传统,十三年如一日地帮扶陕西省略阳县接官亭镇中心小学,到彩虹计划连续多年援助山区学生,浙商银行专注于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帮扶,真正实现从物质援助向精神面貌全面改善的转化。2019年9月,浙商银行升级教育帮扶模式,将“接官亭小学”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鼓励各分行长期、定点、全方位帮扶一所乡村小学。目前已与18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投入673万元,帮助改善学校教学、营养餐食、住宿、德育等校园软硬件设施,提升乡村小学整体教育质量,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脱贫并不意味着终点。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下一步,浙商银行将以平台化思维,创新推进线上化、常态化帮扶工作,“潜心求良策,躬身做实事”,深入一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