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为了传承好非遗西湖绸伞,杭州的宋志明做了许多努力:在伞面设计里融合扎染、剪纸等;与美院学生合作,在绸伞融入现代元素,去中小学讲课,拥抱新媒体平台……
2008年,西湖绸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十余岁的宋志明便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
“撑是一把伞,收拢一节竹”,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事丝织行业的都锦生创制出了极具江南风格的西湖绸伞。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湖绸伞大量销往国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更是作为国礼送出。
西湖绸伞以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杭州丝绸为原料,以杭州西湖风景为伞面图案,制作含18道重要工序。伞骨用套合技艺,不用任何粘合剂。伞面用丝绸为面料,而以刷花、彩绘和刺绣等技法加以装饰,娟秀玲珑。
随着现代工业化制伞的冲击,材料稀缺、工序复杂等因素使得纯手工西湖绸伞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宋志明的工作室难以获得银行授信。
去年起,在一场“黄湖非遗对接会”上,通过浙江非遗保护公益基金的牵线搭桥,浙商银行与宋志明结识——杭州余杭支行了解到宋志明的融资需求,主动上门服务,以“数易贷”为他提供了一笔信用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非遗创客的燃眉之急,全线上申请,仅需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婚姻证明等材料。
此前,在浙江台州的临海,浙江省省级非遗“临海剪纸”第22代传人杨女士也有自己的工作室,通过浙商银行“数易贷”获得62.5万元信用资金支持,为这项800余年历史的非遗注入发展动力。为推进“数字化+场景化”的普惠小微业务转型发展策略,浙商银行制定搭建了“1+1+N”数字化服务体系:即1个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数易贷”产品、1个面向有一定纳税及开票规模企业的“数科贷”产品,并对接“N种数字化合作项目”,赋能差异化场景客群融资。其中,2月末数易贷累计发放贷款近5亿、服务客户1200 余户。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浙江湖州。
3月,湖州双林第三届绫绢文化艺术节暨非遗文化国潮庙会游园活动上,各地非遗传人齐聚献艺,寻找市场机遇,浙商银行是活动唯一金融机构协办单位。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其中的“湖笔”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州王一品斋笔庄,一家有着283年历史的湖笔老字号,其历史要从乾隆年间说起:
“当年湖州城里有个王笔工,以制笔鬻颖为生,每年随赶考的考生进京叫卖。清乾隆初年,一位考生忘了带笔,王笔工及时卖了一枝羊毫湖笔给他。考生得心应手,妙笔生辉,中了头名状元。王笔工因此也名声大振,在湖州城里开出‘王一品笔店’,即今天的王一品斋笔庄。”
笔庄总经理许先生是人文社科领军人才,除研发产品,传承传统制作工艺外,毕生致力于推广湖笔非遗文化,参加了《发现探索》《国宝档案》《大国质量》《非遗一百单八匠》等纪录片的拍摄。
为了助力湖笔文化产业的发展,浙商银行湖州分行积极上门走访对接,为客户办理了“人才支持贷”产品,该产品专为特定人才实际参与经营的小型微型企业设计,用于满足其创业创新项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人才支持贷”,王一品斋笔庄快速获得了一笔纯信用330万元贷款。
截至2024年2月末,浙商银行已累计为64万小微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投放超2万亿元。3月以来,浙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推进月”工作要求,以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后续将秉持“金融+非遗”的指导思想,以普惠金融之力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